系统各功能工况的概述,该主机采用的是立式满液式蒸发器,该蒸发器配有旋浮式搅拌装置强化换热,蓄冰时促进冰晶生成,设备外形如下:据厂家了解,大型离心机的机头采用的是日本三菱品牌,小型螺杆机机头采用国内有名的汉钟品牌,整体机组为中机能源的专业技术产品。以下对本机组的三个功能工况做简单的介绍,系统原理图如下:3.1.1制冷水工况可同常规机组制取供空调末端直接使用的空调工况的冷冻水,本报告不再详述。制冰晶工沉,同上述原理,本系统采用的是以约3.5%溶度改性抑制性乙二醇水溶液或丙二醇水溶液替代水作为供冷(蓄冷)介质,溶液集载冷、蓄冷、供冷于一体,蓄冰时溶液在蒸发器(换热器或冰晶生成器)中降温析出冰晶,溶液析出冰晶后成为流态冰,此时流态冰平均质量溶度2.5~3.5%,在蓄冰槽内冰晶与溶液自然分离溶液在下部,冰晶在上部。夜间蓄冰时段机组效率提升15%,综合COP达5.3。浙江机房动态冰蓄冷装置

过冷却热交换器可以采用壳管式、套管式、板式等多种形式的换热器。为了防止过冷水在换热器内结冰,换热器内表面需要进行特殊涂层处理,同时对换热器内部的流场特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很难获得足够大的过冷度,以及避免堵塞。过冷却解除技术也包括多种,如机械方法、热方法、超声波方法等。过冷水式动态制冰技术的系统控制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技术走向实用化所面临的一大技术难点。由于冰浆中固液两相存在密度差,在蓄冰槽中可以循环抽取出冰浆中分离出来的液态水,再送回制冰系统中生成冰浆,由此可使蓄冰槽内的冰浆固相含量(IPF)达到60%以上。浙江机房动态冰蓄冷装置冰蓄冷罐体保温层采用真空绝热板,24小时冷损<2%。

储存在蓄冷槽内的冰浆以疏松的颗粒堆积状存在,在融冰放冷时,冰、水接触比表面积极大,放冷速度成数倍提高,使得融冰单独供冷也可满足尖峰负荷需求,从而确保主机完全避开尖峰电费时段用电,实现经济效益较大化。回水与冰层之间的渗透性充分接触,确保能从蓄冰槽稳定取出的2℃的低温水,满足特殊工艺用冷(如鲜奶冷却)或温、湿度单独处理空调系统等冷源需求。蓄冰槽内不再设置制冰设备,由于制冰设备采用板式换热器和超声波促晶器等设备,并且全部置于蓄冰槽内,因此蓄冰槽内不需要布置制冰设备,槽体的几何形状设计无任何特别要求,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较大程度上增强。制冰设备全部置于蓄冰槽外,维修保养方便简单。
请问冰蓄冷的原理和特点,冰蓄冷是一种利用冰的相变过程来储存和释放冷能的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储能阶段:通过制冷机组或夜间低温条件等方式将水或其他物质冷却到冰点以下,使其凝固成冰,并将冰储存在储冰容器中;2.蓄冷阶段:当需要冷却时,通过将冷却介质(如空气或水)与储冰容器接触使冰吸收周围的热量并逐渐融化。融化的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空气或水的温度降低。3.结冰恢复阶段:当冷却需求结束后,再次通过制冷机组或其他方式将剩余的冰重新冷却,恢复储存状态,以备下次使用。动态系统年运行时间可达6000小时,设备寿命较常规系统延长30%。

国内外技术研究成果现。流态化动态冰蓄冷专业技术技术从上世纪 90 年代未开始在日本展开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高砂热学、Sunwell(日本)等公司成功出新型的动态冰蓄冷技术。其中高砂热学较早掌握过冷水式动态冰蓄冷的商业化实用技术,而Sunwell(日本)则较早掌握了刮刀扰动式动态冰蓄冷的商业化实用技术。目前两种技术都已在日本大量应用。然而,在我国不但没有动态冰蓄冷空调的实例,就连基础研究也非常少见。清华同方在过冷水动态制冰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性研究。相变材料与冰蓄冷复合系统,储冷密度提升至450MJ/m³,为水蓄冷的6倍。江西乳业动态冰蓄冷
冰蓄冷与溶液除湿耦合,显热/潜热分开处理,节能率再增15%。浙江机房动态冰蓄冷装置
动态冰蓄冷的工作流程,动态冰蓄冷工作流程:制冰机制冷,冰在蓄冰槽中结成。循环水泵将槽中水抽出至蒸发器上方喷酒,冰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制冰设备切换模式使冰脱落。反复制冰和收冰,实现蓄冷。动态冰蓄冷技术、技术名称:动态冰蓄冷技术,适用范围:建筑行业各种中间空调系统及工艺用冷系统三、与该节能技术相关生产环节的能耗现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每年空调使用时间较长,在南方地区甚至可达8个月。夏季高温时段空调用电负荷,特别是大型中间空调、区域供冷和地铁空调等空调负荷集中,是造成城市电力负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调是实现用户侧调峰的有效技术之一。A前我国已有的蓄冰空调工程设备70%以上来自国外,且99%都属于静态蓄冰技术,主要包括盘管制冰、冰球制冰等传统静态制冰方式,其体积大、运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调工况制冷量的50%。浙江机房动态冰蓄冷装置
文章来源地址: http://jxjxysb.mjgsb.chanpin818.com/hrzlkdsb/deta_27387719.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